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歐揚(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4月25日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倍鴮⑸鲜鲆筘瀼氐健墩f文解字》的研究開發上,就是如何運用現代語言科學的新方法、新理論、新成果重新審視和闡釋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探究其蘊含的漢字隱喻構造特征、中國古代社會的隱喻思維機制以及它們在漢語言文化上的表征。
中華經典語言隱喻研究模式探索
綜觀對中華經典的相關隱喻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其一,運用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中華經典文本中的隱喻表達進行認知分析,進而揭示其背后的認知機制;其二,運用認知翻譯學理論研究中華經典的翻譯問題。
對中華經典文本中隱喻表達的認知研究成果眾多。高文成與汪凱的《以〈孟子〉為語料的概念隱喻認知研究》運用認知隱喻理論,分析《孟子》核心內容中體現的哲學內涵及其背后的認知機制,揭示了《孟子》文本中蘊含的中華文化隱喻認知觀念。藍純與尹梓充的《〈詩經〉中的隱喻世界》利用Pragglejaz Group的隱喻識別法(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ss)和 Charteris-Black的隱喻批評分析法(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對《詩經》中的隱喻進行識別、分析和闡釋。李孝英的《概念合成理論框架中〈黃帝內經〉情感隱喻的意義構建》運用概念合成理論,結合中國文化背景、認知模式及思維方式深入研究了《黃帝內經》中情感隱喻意義的構建過程,論證了空間概念合成理論對解釋中國傳統典籍中隱喻表達的適用性;該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國學典籍里“中和”情感隱喻的認知研究》,基于其對中醫文化以及隱喻認知機制的理解,運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探究國學經典中“中和”情感隱喻表達所體現的認知機制,揭示了“中和”的隱喻性及隱喻路徑的擴展模式。
另外,李文中所撰的《〈道德經〉的核心概念及隱喻的英語表述分析》以《道德經》的84種英譯文本為語料自建小型語料庫,運用概念隱喻的理論探討“道”這一概念在英譯文本中的隱喻構建與意義表達,發現《道德經》英譯本中圍繞“道”這一概念展示的三個核心隱喻群,即“母性”“水”“河谷”,并揭示了這三個隱喻群之間蘊含的邏輯關系以及它們在翻譯中共同構建“道”的過程。其研究結果表明,英譯文本的再隱喻化和再概念化的動態過程,使得各種語義相互關聯,共同構建了“道”這一思想的語義網絡。還有一些研究是從隱喻翻譯的角度對《道德經》的英譯做進一步探討。唐睿的《概念隱喻視角下的〈道德經〉英譯》以亞瑟·韋利、許淵沖、辜正坤以及劉殿爵的《道德經》英譯本為研究對象,結合認知概念隱喻理論對其中的隱喻表達進行分析,對比《道德經》原著,評判譯文是否準確傳遞了隱喻內涵以及翻譯語言背后的認知機制,以進一步探討中華經典的翻譯策略。
隱喻知識與華夏典籍研究
認知隱喻學無疑是21世紀最重要的語言學理論,其影響面廣泛,圍繞它的各種問題和爭議不少,多個學科都從各自角度對它提出了挑戰。對此,美國學者萊考夫(G. Lakoff)提出了七個研究領域的證據來支持認知隱喻理論。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七個領域竟然無一基于語料庫的實證研究。因此,合理運用語料庫工具并結合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能夠為有效解決爭議提供路徑?,F有的大型語料庫以及先進的語料庫研究工具,為開展基于語料庫的詞匯化隱喻知識庫的建設與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國學界跨語系詞匯隱喻結構的比較研究近幾年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目前這類研究很少建立在專門的隱喻知識語料庫之上。國內當前公布的僅有廈門大學的漢語隱喻標注句庫,卻無專門的漢語隱喻知識庫;而國外雖擁有六大隱喻知識庫(Master Metaphor List、Sense-frame、MetaBank、Metalude、Hamburg Metaphor Database、ATT-Meta),卻主要收集英語、德語和法語的語料,其中只有Metalude和Hamburg Metaphor Database是以詞匯化隱喻為對象建立的隱喻知識庫,僅有Metalude附有漢語翻譯。這反映了語料庫創建者力求與漢語平行對應的思想,值得我國學者重視并加以利用。
如何將語料庫語言學和隱喻知識語料庫運用于漢語詞匯化隱喻研究上,尤其是漢語典籍詞匯隱喻語料的研究上,卻是一個缺乏基礎、難度較大但對推動我國典籍詞匯語料庫研究有重要意義的嘗試。以漢語典籍隱喻知識庫為基礎的跨語系語言隱喻模式研究,涉及的學科領域和知識廣博,在國內外都處于草創階段,能夠直接參考借鑒的文獻比較少,必須依靠研究者的獨立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此外,如何充分利用當代語言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來研究自建的《說文解字》漢英平行對應字(詞)匯化隱喻語料庫,也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痘谡Z料庫的〈說文解字〉字(詞)匯隱喻模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便是運用語料庫的實證方法,在認知隱喻學領域融合中華經典文本闡釋的一次新嘗試。
順應認知隱喻學的新轉向:基于《說文解字》語料庫的隱喻研究
漢語符號的產生是帶有隱喻性的。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提及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就直接點明了漢字在創造之初所帶有的基于身體體驗的隱喻思維。漢字最初是用來指稱具體事物的,但隨著漢先民思想的不斷進化,其對于抽象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象形字也逐漸被賦予某些抽象意義。漢字的字形基于造字者對客觀事物的抽象化,漢字的形成源于造字主體理性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隱喻思維將字形與所指稱事物建立聯系的象似性偏好。漢字構造的認知隱喻研究表明,漢字構造隱喻的理據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漢字的形體造意與字義的隱喻聯系;漢字字素的意義與整字所記錄語詞意義的隱喻聯系;文字讀音的語源義與所記錄語詞意義的隱喻聯系。因此,從以上三個方面探討《說文解字》中的漢字構造隱喻,不僅符合漢字構造層面的學理淵源,更有利于進一步探究中華先民獨特的思維模式,揭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
基于上述認知隱喻領域的研究現狀及揭示《說文解字》中傳統文化思想的現實需求,吳世雄、周運會、章敏所著的《基于〈說文解字〉字(詞)匯隱喻模式研究》以Metalude隱喻知識庫為框架,自建《說文解字》隱喻字匯庫作為漢英詞匯化隱喻模式比較研究平臺,把《說文解字》的文字構造、字源和詞匯上的相關隱喻放置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剖析,進而探索漢英語字(詞)匯化隱喻的內在模式。研究者自建《說文解字》英漢對照隱喻字匯庫,對漢字構造所體現的概念隱喻進行分類梳理及分析,以揭示漢字概念隱喻的生理基礎及文化動因。研究所涉及的漢英隱喻對比是指將英語詞匯的詞源與漢字構造層面所體現的隱喻進行對比,二者同為文字源頭的隱喻,具有一定的平行性。以往漢英隱喻的對比研究在篇章、句子和詞匯層面均有分布,成果豐富,而在漢字和英語單詞構造層面的隱喻對比研究較為少見,可以說是研究上的空白點。
比較詞源視角下《說文解字》字(詞)匯的跨語系詞源對比
《說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構建具有復雜性,研究將女部字以及表達“女婿”“婚姻”和“家庭”諸概念的字和詞匯提取出來,同英語、法語和拉丁語中表達類似概念的詞匯進行跨語系的詞源比較研究。該研究結合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揭示古代社會的兩性關系及其社會地位,進而驗證了詞源對比互證的研究方法能夠為其他人文科學提供語言佐證和新的研究線索,證實了跨語系詞源比較研究的重要意義。通過對國內外跨語系詞源比較相關研究的詳盡綜述,此項研究還揭示了文化在推動語義演變上的重要價值。研究提出跨語系的字(詞)源比較研究應以詞匯語料庫為基礎,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角度來闡釋文化與隱喻主題歷時演變的交互影響,將認知隱喻理論與古漢字研究相結合,提出的漢字構造隱喻四步驟判定方法,為后續研究者提供判定標準和參考。同時,利用比較詞源學研究英漢語詞匯發展中隱喻的作用,進一步探討隱喻與詞源的關系,揭示隱喻與轉喻作為象似性的起源在詞匯語義進化的各個方面起到的廣泛而深遠的作用。此外,通過研究詞匯隱喻歷時變化的大量例子,進一步證明了象似化與隱喻化是詞匯發展的兩個基本機制;通過對于隱喻詞匯的原始形態在古代社會文化背景中獲得最初隱喻意義理據的詞源學研究,識別了詞匯隱喻結構中的文化信息。
認知隱喻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了發現漢字構造隱喻的特點,有研究創造了同一語言中不同層面隱喻的對比和跨語言隱喻對比并行的考察方法;同時,為了保證研究的窮盡性,研究者層層搜索、多方探尋對比研究所用的語料,力圖打破語料來源單一所造成的局限。另外,將Metalude 隱喻知識庫引入漢語字(詞)匯隱喻模式研究,也為同行學者進行同類研究提供了一個語料基地和資源共享平臺。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擴大至其他國學經典的研究,為國學經典的語料庫隱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隱喻只是漢字構造的諸多理據之一,可以對漢字構造的其他認知理據進行更全面的研究。字(詞)匯隱喻是語言歷時發展的產物,應該從歷時的角度,特別是用比較詞源學的方法來分析英漢語的詞匯化隱喻。文化理念是隱喻跨語言變化的重要原因,隱喻主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和意識形態,應該將詞匯隱喻語料庫引入跨文化字(詞)匯隱喻比較研究,以擴展我國跨文化隱喻研究的領域?,F有研究結果表明,是文化意識的歷時變化造成隱喻模式的不連貫和對立。該種對立被認為廣泛存在于不同語言的隱喻和轉喻中,與文化的普遍差異遙相呼應。
從漢字構造隱喻方面對《說文解字》展開的研究,充分挖掘了語言隱喻背后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認知以及歷史演進導致的不同文化模型,有利于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強化國人的文化自信。而基于比較詞源的文化對比研究則通過對比的方式,揭示不同語言中概念隱喻和隱喻詞匯的文化理據,更加凸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有利于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價值導向與文化認知,需要通過各民族的共有經驗與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概念加以喚醒與強化。隱喻作為既存在于我們腦中的認知方式也存在于語言中的語言現象,其經濟性既存在于認知上也存在于語言傳播過程中?!痘凇凑f文解字〉的字(詞)匯隱喻語料庫的漢英語言隱喻模式比較研究》是將認知隱喻理論運用于國學經典研究的一次有益嘗試,其范式可以進一步擴大至其他國學經典的研究,為國學經典的向內挖掘和向外傳播提供可資借鑒的探索路徑。